青年之声·潍科化工与环境学院邀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余承忠教授作报告 |
发布时间:2018-01-12 | 浏览次数: 51次 |
1月6日上午,化工与环境学院邀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余承忠教授作了题为“介孔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环保和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的报告,化工与环境学院全体师生参加报告会。为进一步回应青年对于中央关于一学一做的呼声,服务青年的成长,有效整合共青团资源,强化“青年之声 ”与共青团工作的融合发展,使“青年之声 ”网络社交平台的线下活动更为丰富, 推动“青年之声”线上线下的融合,增强同学们的知识。
报告会上,余承忠教授首先从商业需求、材料性质与结构以及制备间的关系引入研究目标分子的选择依据,并以杀虫剂Spinosad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表面粗糙多孔的空心氧化硅纳米球的疏水性、对光的抗穿透力等性质对其进行优化,并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随后余教授详细阐述了分别以双层碳材料和空心氧化硅纳米球为研究载体以实现对纳米疫苗的控释,并对药物控释作了总结与展望。
报告会结束后,余承忠教授与师生们进行了亲切的互动交流,针对师生对报告中的疑问进行了悉心解答。余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拓宽了师生们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层面,为化工与环境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灵感,影响深远。通过此次活动,促进了“青年之声 ”的线下活动的开展,增强了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同学们纷纷表示,从实践中得到了许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同时也为许多迷茫的青年学生指引了方向,体现了“青年之声 ”解决青年学生的困扰,指引青年学生前进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让同学更加了解、信任“青年之声 ”。
人物简介:
余承忠,现任澳大利亚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从事纳米功能材料的自组装和性能研究,在国内外科技期刊上发表260余篇专业学术论文,其中JACS 43篇,Angew. Chem. Int. Ed. 7篇。被引用超过16000次以上,H因子为63。曾获澳大利亚科学院Le Févre奖。
余教授曾主持12项中国基金项目和6项澳大利亚项目。获The 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ARC) Future Fellowship、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中国化学会“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
![]() | ![]() |
团委微信 | 团委微博 |